中国教育在线> 高等继续教育> 乡村振兴案例> 广东乡村振兴教育“云浮模式”探索与实践 > 正文

广东乡村振兴教育“云浮模式”探索与实践

——广东开放大学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典型案例

一、“云浮模式”案例背景

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。开放大学如何发挥自身办学优势,创新发展路径,服务区域经济,造就一支“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”的三农干部队伍,培养大批“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”的新型职业农民,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,是“十四五”开局全国开放大学系统面临的使命和挑战。4月22日~23日,由广东省教育厅、云浮市人民政府指导,广东开放大学主办,广东乡村振兴教育“云浮模式”经验推广会暨全省开放大学体系书记校长会议在云浮市召开,广东开放大学以乡村振兴教育“云浮模式”率先交出了答卷。

云浮,又名石城,广东省西部地级市,位于西江南岸,西与广西交界,东接珠江三角洲,是连接广东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枢纽。全市土地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,人口300余万,多丘陵地貌,以传统种植业为主。虽然“十三五”规划以来,云浮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,但是作为农业大区,底子薄、发展慢,其农业增加值、人均国民收入等指标均位列全省末位,是省委、省政府领导重点关注的“少数”地区,也成为广东开放大学系统三农办学改革的首个试验区。

职成教育要创新,合作融入是主旋律。2019年1月,广东开放大学与云浮市委市政府开展校地合作,依托云浮开放大学设立云浮乡村振兴学院,饮得三农教育改革的“头啖汤”,开始了“云浮模式”的探索实践。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,初步解决了乡村振兴继续教育“为谁培养人,培养什么样的人,怎样培养人”等关键难题,在人才培养规格、教学组织管理和成才通道建设等三个方面取得突破,逐步形成了初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教育“云浮模式”。

二、“云浮模式”案例特色

1.人才培养规格:两历提升,技能立身。“两历提升”是指学历层次提升的同时,要求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,学员的工作能力也在提升;由于技能水平课程可以通过“学分银行”机制转换成所对应的不同学历层次的学分,所以,工作能力的提升也就意味着同等学历层次的同步提高。“技能立身”强调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以三农职业技能习得为主,确保在生产实践中“会经营,善管理”,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。

在“三产融合”的背景下,实现“技能立身”三农人才培养,关键要解决技能的价值体现和农民利益保护难题。为此,我们着重流通领域的技能培训,开发“农产品网络营销师”技能等级证书,加快农产品进城流转,加大农产品流通增值中农民收益获取的话语权。

2.教学组织管理:村镇课堂,岗位成才。“村镇课堂”是指破除目前城乡办学分离的隔阂,将开放大学办学网络延伸至广袤村镇,在镇里开办乡村振兴教育“分院”,在村里举办乡村振兴教育“教学点”,形成开放大学遍布村镇的省、市、县、镇、村五级办学网络体系,方便村民在田间地头、村镇岗位和家门口学习。“岗位成才”强调借鉴现代学徒制办学的办法,学员以村镇所在工作岗位为技能习得的实践平台,教授、博士送课下乡强化基础理论学习,由学校聘任的村镇干部、致富能手、能工巧匠负责岗位实践课程教学,50%以上的课程学习在村镇岗位上实施,边工作、边学习、边成长,以培养用得上、留得住、干得好的乡土人才。

在城镇化、现代化的背景下,实现“岗位成才”的关键是要解决成才的路径取向和人才评价标准难题――将高等教育“鲤鱼跳农门”的社会分层属性,转变为本土人才茁壮成长的孵化机制。为此,我们成立了基于岗位实践学习的“师徒共同体”,聘请县、市在职三农干部和业务骨干担任共同体导师,对小组学员边评价、边考察、边选拔,形成学员的学习培养和三农岗位员工选聘任用无缝对接的良性循环。

3.成才通道建设:学分转换,终身职教。“学分转换”是指充分考虑学员在职在岗学习成才的需求,通过学分银行认证、累积、转换机制,将工作实践课程学分转换成学历学分,建设新型职业农民成才的“立交桥”。“终身职教”是指按照学习型社会发展规律,满足三农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的需求,逐步形成新型职业农民人人皆学、时时能学、处处可学的技能习得和技能提升体制,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人才资源保障。

实现“终身职教”目标,建设职业农民培养的终身教育体系,关键是要解决三农实践活动资历与现有终身教育资历框架“对接”难题。为此,我们尝试建设重点专业职业农民学习“实践学分”资源库,通过规模化数据模拟,寻找出所蕴含的“对接”规律,在此基础上形成学分认证、转换、累积的系统化制度。

三、“云浮模式”社会影响

自2019年初成立以来,广东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肩负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职责,率先将法政学院的行政管理、社会工作、法律事务和健康养老等涉农专业办学,延伸至系统内的云浮、茂名、阳江等农业产业区域的开放大学分校,下沉到近20个村镇,建设村镇课堂,送教到田间地头,尝试新型教学方式,深受当地各级政府和村民的赞赏和欢迎。

云浮开放大学在不到三年时间内,报读大专的农村籍学生由160多人增加到1700多人。其中,各村镇分院(教学点)接收了400多名村“两委”干部、镇上公务人员和新型村镇经营者(主体)参加大专、本科学历教育,学校农村类生源占比已连续两年在75%以上。同时,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,开办了10余类、共20多期技能培训班,受训规模达20000余人次。典型项目包括:新兴县天堂镇“粤菜师傅”培训,培养乡村厨师1000多人,打造了“千人乡厨”队伍;发展流动餐饮团队25支,带动了镇内3000多人就业。龙湾镇南药种植培训,为300多人次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,使贫困户掌握实用技术,加快了上岗就业和脱贫致富步伐。

在“云浮模式”交流推广会上,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,广东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党组,以及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,广州日报、新华网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。会议高度肯定了“云浮模式”的“政校协同办学”“面向乡村育人”的创新成果。指出“云浮模式”对乡村发展促进价值主要体现在“三个好”:一是成为村镇党政的“好帮手”;二是成为村镇干部学习的“好平台”;三是成为培育村镇人才的“好载体”。

四“云浮模式”推广价值

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,是完善、推广“云浮模式”,开创乡村振兴教育新局面的机遇期,其战略设想是:将乡村振兴教育“云浮模式”提升至“广东模式”,在此基础上,先行先试,拿出解决国家乡村振兴教育难题的“广东方案”。

第一,抢抓机遇,完善、优化“云浮模式”。目前“云浮模式”只是初具雏形,在办学体制、培养目标、能力标准、课程资源、教学组织、人才评价、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,系统内近20个地市分校亟需借鉴学习。当务之急,是继续对模式进行探索创新,将其进一步发展完善。

第二,分片施策,创新、建设“广东模式”。广东东部片区精细农业、西部沿海片区的热带农业、北部片区的生态农业,以及珠三角片区的都市农业,都有自己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,“广东模式”是这些片区模式的有机整合和提升。十四五开局的首要任务,是分片推进,逐步探索、构建“广东模式”。

第三,敢为人先,开拓、贡献“广东方案”。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,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的“虹吸效应”无疑会加速扩大广东城乡差距。继续教育、职业教育如何建立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,助力消除城乡差别,实现共同富裕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在广东具有特殊的意义。发挥先行先试传统,借鉴国际先进经验,为三农教育现代化奉献出“广东方案”,是广东开放大学百年大变局机遇期的历史使命。

1、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。
2、本文链接:http://cdce.eol.cn/xczxfwal/350662.html
3、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,请发邮件到jijiao@eol.cn告诉我们。
免责声明:

1、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2、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

相关推荐

广东开放大学
广东开放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、省教育厅直属,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,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开展远程开放教...
详情
阳光继教
直播预报
更多
×